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行政科室 > 办公室 > 绿色艺苑
 
第七届中国十大生态美文之《那一条悠悠千年茶马古道》
发布时间:2015-11-18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

 一条古道,因为有了茶的滋润,所以穿山越岭执著,绵亘千里不朽;一条古道,因为有了马帮的故事,所以刻骨铭心念念不忘,世世代代相传。

这是一条几乎被人遗忘的古道,上百年的苦雨腥风将她磨损得面目全非,只有在青石板上被马蹄踏出的深深足迹,仍在十分倔强地存留着。这条古道似乎静寂得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但岁月却相当慷慨地接纳了她,不为她荣、不为她耻,只为记忆中的烙印永远不忘、永远传递。

古道彰显精神,蹄印昭示追求。逝去的是容颜,永存的是信念。只因赶马人那一次次踏上征程或是豪迈、或是无奈的深情回眸,就足以让牵肠挂肚的妇孺老幼们望穿大山外的绵绵秋水,望断白云里的漫漫天涯。

自茶马古道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坎坷曲折、历经磨难而后生的美丽命运,就注定了积淀民俗传统、焕发先民意志的文化底蕴。

普洱、景洪、临沧构成了大普洱茶的核心地带,而普洱作为普洱茶的集散地和原产地,成为茶马古道的源头自然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当时的普洱城中有官衙署、庙宇亭塔、会馆公馆、城墙学舍等各种建筑70余处,建筑壮美精致,形成了昼夜开市、人头攒动、马帮往来、商贸发达、教育兴旺的城市,自然成为核心中的核心。

茶马古道尽管是因茶而生的商业贸易路线,但它也是南疆与内地、与国外之间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中国历史上,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在影响和贡献上,茶马古道虽不及丝绸之路。但无论是古代与亚欧互通有无,还是促进亚欧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二者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一路翻越无数磅礴大山、汹涌河流、宽阔平原、起伏丘陵,最终抵达它该到的地方。

普洱茶因普洱而得名,普洱因普洱茶而名扬天下。

走在茶马古道上,如走进明清边陲商贸小城。青石板铺就的街道狭窄而细长,街面的店铺零星地散落,仨俩行人无事悠闲地踱着碎步,厚重的货架上摆着布匹、烟丝、红糖、刀具,当然最具吸引力的还是茶叶和锅盐。最热闹的当然要数赶街天了,四面八方的山民背着茶叶、带着山货络绎而来,缀满银饰的妇女们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卖了山货的男人们端着土碗大口地咂着酒,有意地模糊着话语大声地宣扬着男人们的阳刚。

走在茶马古道上,如走进“六大古茶山”上的少数民族人家,那里人皆种茶,人皆制茶,人皆卖茶,村村寨寨喜茶,老老少少爱茶。在倚邦古茶山,仍然可看到一座座沉睡百年的古墓和那一幅幅壁雕,其中一幅身骑白牛,双手紧握圆饼茶,高高举起的茶农壁画,依然清晰可辨。人们在制作好传统的七子圆饼和条砖普洱茶后,还开发了人头金瓜茶、纱巾紧拧拳茶、半球形沱茶等系列产品。

走在茶马古道上,能看见精明的茶商正收购着茶叶,满驮满驮的茶叶把并不宽敞的驿站塞得满满的。第二天早上,马锅头的一声长啸,引出了寨子里雄鸡的阵阵应和,浓厚的山雾里,就时隐时现着队队马帮。马蹄哒哒,马铃声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山记下了这熟悉的跫音,森林记下了那熟悉的剪影。路经村寨,山民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作礼,茶凝成了一种交往的黏合剂,演成了一种融洽的契入点。

不知普洱茶的酽味是怎样越过千山万水飘进紫禁城的红墙大院,许是满汉全席过于丰盛油腻,把皇宫贵族个个撑得脑满肠肥,整日里腹坠脘胀、头晕眼花,他们急需一种既不费神又不难咽,既消食去腻、健胃生津又醒脑提神的良药。这样,远在边陲少数民族间流行的普洱茶,便在京城里炙热起来。一时间,汤色红润、条索清晰、苦涩爽口、回味隽永的普洱茶身价便在京城飙升起来。走亲访友、孝敬父母、来往答谢甚至攀结权贵、贿赂要人,也都用上了普洱茶。到后来,普洱茶更被当作国礼送给外国使节。于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里有了普洱茶;于是印度、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越南的茶商便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走在茶马古道上,吸吮着南疆边民漫长探索、追求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当今继承创新发展凝聚的磅礴之力,我们沿着这条茶马古道的精神继续走下去,我们的舞台就无比广阔,前进的定力就无比强大。(作者: 蒋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