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信息发布 > 林业生态体系
 
遏制土地荒漠化 建设美丽鄂尔多斯
发布时间:2013-06-17     来源:鄂尔多斯市林业局      作者:钟乌拉

  遏制土地荒漠化 建设美丽鄂尔多斯

  ——写在第十九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荒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联合国为呼吁世界各国政府重视这一全球性的、日益严重的荒漠化问题,提高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各国人民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通过1994年12月第49届联合国大会,把6月17日确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今年6月17日是第十九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确定的主题是“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宣传口号为“不要让我们的未来干枯”。中国主题为“遏制荒漠化,实现中国梦”。

  一、鄂尔多斯市荒漠化防治得到了长足发展

  鄂尔多斯是我国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市沙漠(地)和干旱硬梁、丘陵沟壑区各占48%,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3%,占全国和全区荒漠化面积的3.09%和13.13%。土地荒漠化不仅造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沙区群众生活贫困、自然灾害发生的加剧,而且严重阻碍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面对严峻的荒漠化现实,鄂尔多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分析、认识土地荒漠化所带来的土地、环境、生产、生活等诸方面的各种瓶颈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建设“绿色鄂尔多斯”和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为奋斗目标,将防治土地荒漠化、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率先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政策,大力推行人口转移,实施“三区”规划,着力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实施生态重点工程,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生态效益与农牧民致富并举,科学开展防沙治沙,加快绿色发展步伐。截至2012年底,鄂尔多斯森林资源总面积达到了3266万亩,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了25.06%和75%,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70%,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25%。全国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鄂尔多斯荒漠化土地面积较2004年减少了262万亩,年均减少52.4万亩,减幅为全区荒漠化土地减少面积的37.5%。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6.92万亩,年均减少3.38万亩,减幅为全区沙化土地减少面积的9%。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减少36.37万亩,年均减少7.27万亩。流沙面积由2004年的1715.96万亩减少到2009年的1581.75万亩,年均减少26.8万亩。气象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市年平均大风和扬沙日数由上世纪70年代的72次减少到32次,沙尘暴天气由16次减少到3-4次。沙尘天气次数明显减少,强度逐渐减弱,鄂尔多斯生态环境明显转好。

  长期以来,我市坚持不懈的开展生态建设,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和地方林业重点工程,形成了双轮驱动林业生态建设的良好局面。2000年以来,国家累计投入我市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自然保护区等林业工程建设资金59.5亿元,日元贷款风沙治理项目资金10.33亿元,完成林业建设任务202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811万亩、飞播造林789万亩、封育425万亩,极大地引导和推动了鄂尔多斯市的生态建设。在大力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同时,我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改善生态状况、优化人居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森林固碳减排,促进群众增收、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出发,将生态保护与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放在与经济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同部署、同落实,据统计,仅2005年以来,地方各级政府、各大企业和社会各界投入生态建设资金近170亿元,相继启动了“六区”绿化、“四个百万亩”生态工程、碳汇造林、城市核心区百万亩防护林生态经济圈建设等地方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高标准人工造林310万亩,成为鄂尔多斯有史以来投资规模、建设标准和质量要求最高的生态工程。特别是2013年,按照自治区“8337”总体部署,在城区、道路沿线两侧、村庄、园区、城镇周边、河岸山前、厂矿企业周边开展了大规模的区域绿化,身边增绿成效显著,景观效益迅速显现,曾经泛黄裸露的山坡开始披上了绿装,星星点点的绿色点缀着黄色的沙海,郁郁葱葱的森林、久违的绿色又重回鄂尔多斯大地,一条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防沙治沙和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越走越宽,鄂尔多斯生态现象也为我市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在生态建设的同时,强化了森林和林地资源保护,林业执法的护林员队伍进一步加强,启动了森林草原防火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在重点防火区安装了32个监控点,森林草原防火监控面积达到2万平方公里,重点地区监控覆盖率和瞭望率达到了80%以上。同年,对鄂尔多斯全境进行了航拍,并以此为平台建成了鄂尔多斯市数字林业云计算和海量数据库,包括征占用林地作业设计与管理、营造林作业设计等14个业务系统,鄂尔多斯市和东胜区分别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市和示范县。森林草原火灾、林业有害生物与天气情况同步预报,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准确率达到了98.6%,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了100%,调运检疫与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鄂尔多斯荒漠化综合防治体制基本建立,科学防治措施全面落实,依法防治格局和社会参与机制已经形成。

  就绿化搞绿化,支撑不力,后劲不足,只有与产业培育结合起来,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才能调动群众绿化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持久力量。为此,我市坚持以产业化的思路指导林业建设,以工业化的思维调整林沙产业结构,大力推进林沙资源标准化生产、系列化加工、规模化经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科技含量,打造绿色品牌,培育壮大林沙产业。同时,积极实施“反弹琵琶,逆向拉动”战略,将生态建设与发展地方经济、改善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牧民收入有机结合起来,全市已建成沙柳、柠条、沙棘、山杏等原料林基地2839万亩,建成水域山沙棘饮品、高原杏仁露、宏业人造板、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等大型林沙企业20多家,打造了成陵、恩格贝、响沙湾、七星湖、萨拉乌素等生态旅游景点20多处,初步构筑起了林板、林纸、林饲、林能、林景一体化和食品、药品、保健品“五化三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2012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42.7亿元,农牧民来自林业的人均纯收入达到2443元,占当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23%,形成了治沙与致富共赢、绿色与富裕同兴的喜人局面。

  二、鄂尔多斯市荒漠化防治任重道远

  虽然我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十年九旱”的气候条件始终不可回避,两个48%的立地条件还将长期存在,生态脆弱性、不平衡性、不稳定性还非常突出,防治荒漠化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是荒漠化土地面积和治理难度大。我市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3%,沙化土地中流动、半流动沙丘占三分之一多,尚有13.4%的土地有明显沙化趋势。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我市防治荒漠化工作已向远沙大沙、高山深沟等立地条件困难地区推进,这些地区距离村庄、公路较远,且自然条件恶劣,治理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二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生态系统整体功能脆弱。三是破坏沙区植被的行为依然存在。近年来,虽然我市在打击破坏沙区植被的违法行为方面采取了严厉的措施,但沙区滥采、乱挖、滥垦、乱牧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违法占用林地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项目不合理开发利用沙化土地造成二次沙化现象依然存在。四是防治荒漠化责任落实不到位,各有关部门配合不够。

  三、鄂尔多斯市防治荒漠化对策

  防治土地荒漠化的主要措施为加大植被建设、依法保护现有林草植被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植被建设与保护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防治荒漠化任重道远。

  一是深入推进工程治理。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以水定树的原则,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潜在能力,大力开展林草植被建设,全面推进荒漠化防治。积极争取并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全面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工程在我市生态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深入推进重点区域绿化,进一步完善工程布局,充分发挥地方林业工程在多元化投入生态建设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不断丰富义务植树形式,积极推行认建认养、抚育管护、以资代劳等多种尽责形式,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义务植树基地,并将义务植树与地方林业工程相结合,充分发挥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在构建城乡绿化一体化均衡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强化植被保护。在沙区严格推行禁止滥樵采、禁止滥放牧、禁止滥开垦的“三禁”制度,加大林草植被保护力度,巩固治沙成果。继续推行禁休轮牧政策,实施人口转移,减轻生态压力,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功能,依法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促进荒漠植被自然修复。严格森林资源执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把森林资源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划定林地红线,守住生态底线,切实保护好林地和森林资源,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三是优化政策机制。在沙区,林沙企业和农牧民是防沙治沙的主力军,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优化扶持政策,活化工作机制,进一步降低政策门槛,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力量投入防沙治沙。要遵循利益驱动原则,坚持增绿与增收、治沙与治穷相结合,鼓励和支持林沙产业发展,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以原料林基地建设为主的第一产业,以林沙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全力提升林沙产业综合发展水平,逆向拉动生态治理进程,实现大地增绿、资源增值、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增税的多赢。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防沙治沙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公益事业,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必须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和生态安全的忧患意识,使防沙治沙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和民族意识,增强防沙治沙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防沙治沙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是搞好预警监测。加大对我市沙化土地监测体系及技术培训的投入和支持,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预警体系,对荒漠化和沙化动态变化进行适时跟踪监测,为我市防沙治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基础建设力度,不断提升灾害预警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避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防止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最大限度减少森林资源损失。

  六是严格落实责任。防沙治沙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系统工程。依据《中华人民防沙治沙法》,要认真落实防沙治沙工作政府负责制,推行防沙治沙工作部门责任制,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层层签订责任状,切实提高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责任感、使命感,形成综合防沙治沙的合力,保证防沙治沙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

  防治荒漠化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参与,更需要从制度、法律、政策、机制、科技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持依法治沙、科技治沙、综合治沙的总体方针,用生态文明的理念统领我市防沙治沙工作全局,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坚持不懈开展防沙治沙,共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生共赢”的良好局面。

  (作者系鄂尔多斯市林业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