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直属单位 > 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站 > 资源监督
 
鄂尔多斯市经济结构转型期的林地资源管理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3-04-23     来源:鄂尔多斯市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站      作者:李升 李强

  当前,我国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可持续性日益凸显,向可再生、清洁、高效利用能源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转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作为依托资源快速发展起来的鄂尔多斯,转型并不例外,而且势在必行。“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这个产业曾因其知名度和美誉度使鄂尔多斯成就辉煌,如今,鄂尔多斯依托富集的自然资源,又一次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顺利跨入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行列,迅速成为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和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城市。鄂尔多斯作为重要的能源城市,虽然依托资源,但并不依赖资源,而是与时俱进,实施“结构转型,创新强市”战略,加速调整产业结构,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谋求区域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随着鄂尔多斯市经济结构转型的稳步推进,招商引资力度随之加大,建设项目占用林地数量逐年增加,尤其是随着国家对耕地保护力度的逐步加大,许多建设项目用地目标转向林地,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压力空前增加,林地资源保护利用必须积极探索,强化措施,满足当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经济结构要转型,林地资源管理也要转型。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十八大报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地位,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守住“绿水青山”。那么,如何实现“美丽中国”?十八大报告也给出了答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诚然,鄂尔多斯成功转型、持续发展,稳步推进“绿色大市、生态强市”,必须正确处理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资源保护利用。围绕鄂尔多斯市经济结构转型总要求,林地资源管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首先,强化林业知识宣传,提高林地资源保护利用意识。

  从林地资源管理的实际来看,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还没有像耕地管理深入人心。林地资源管理宣传,同样要采取高位宣传态势,通过电视、广播、党刊党报、政报等媒介,采取多种形式,使林地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宣传普及,落到实处。一是要让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了解林地资源的自然内涵、经济内涵和生态内涵,明白林地资源的法律概念,知道灌木林地和荒山荒地是我市重要林地资源,逐步消除部分荒山荒地和灌木林地是非利用地而不是林地的错误认识;二是要使建设单位了解鄂尔多斯林地资源构成,明白使用林地不依照法定程序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是违法行为,明白违法使用林地不仅是行政案件,还是刑事案件;三是要将林地占用征收相关规定公示宣传,使林权权利人明确自己享有权利是神圣的、不容侵犯的,主动参与林地监督管理,自主维护合法权益。四是使享有林地管理职权的行政机关及其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白林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明白违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林地将依法追究其行政和刑事责任。

  其次,搞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科学配置林地资源。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是中国林业首个中长期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现林地资源利用的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保持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科学制定林地资源保护利用规划。作为祖国北疆生态屏障,鄂尔多斯要立足实际,科学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合理配置林地资源。一是要结合当地政府“三区”规划,正确划分林地质量等级,进一步明确林地保护等级,尤其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区、工矿区和生态极其脆弱区的林地保护等级;二是按照鄂尔多斯市生态建设目标,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解决林牧重叠问题,加快林地确权发证,集中规划宜林地,并将宜林地落实山头地块,保证林业发展空间。

  第三,实行林地用途管制,严控林地资源流失。林地资源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国土资源。鄂尔多斯特殊的生态区位,恶劣的环境条件,决定了鄂尔多斯林地资源稀缺、生产力低下,我们一定要将林地视同耕地,高度重视林地资源保护利用,加强林地用途管制,严禁林业用地转为非林业用地。一是根据鄂尔多斯特殊市情,认真区划林地公益性、商品性,合理供给生态建设用地,优化林地资源结构;二是严格执行林地定额制度,继续完善征占用林地专家评审制度,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林地定额使用,按照“有保、有限”的原则,将有限的征占用林地定额优先用于重点工程、基础设施和关系国计民生的建设项目,限制商业性、经营娱乐性开发项目使用林地。

  第四,构建林地资源监督网络,形成林地监管长效机制。

  林地资源是林业发展之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监管林地资源,仅林业部门难以胜任,要积极争取政府其他部门和林业内部科室,形成林地资源监督网络,提高全社会保护林地资源意识,使林地资源在社会监督监管下良性保护利用林地资源。一是要加大与计委、交通、煤炭、电力等部门的沟通联络,强化层级监督、部门监督、社会监督,扩大林地资源监督面,逐步形成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互动林地资源部门监督管理网络。二是要建立资源林政部门、森林公安部门、乡镇林工站和护林员“四位一体”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林地资源内部监督网络。